COP28后如何推动林草碳汇的发展?

2023年12月29日

@Zeng Nan 

2023年12月29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在京举办了“COP28后林草碳汇”研讨活动,是三家单位共同发起的“昆蒙框架”系列研讨活动之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小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NRDC国际项目主任阿曼达·麦克斯维尔(Amanda Maxwell)为活动致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刘世荣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做主旨发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朱建华、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业务二部副经理姜海凤、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孟兵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中国区主任张琰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史湘莹等专家参会交流。 

林草碳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近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以林草碳汇为主的生态系统碳汇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内,随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造林碳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的陆续发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即将重启,林草碳汇作为CCER的重要项目类型之一,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以“全球气候治理与COP28:新形势、新共识和新启示”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结合COP28的进展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等议题在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他指出,回顾气候进程,尽管各缔约方已在减缓气候变化上取得阶段性进展,但距离《巴黎协定》所规定的温控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作为减缓气候变化重要的途径之一,NbS在COP28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已将NbS纳入国家治理、气候行动和气候政策的相关工具,包括国家自主贡献、适应信息通报、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空间规划、国家发展计划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在发言中指出,天然林作为长期自然演替形成的结构复杂、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森林碳汇应首先确保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要特别注意避免大规模皆伐等毁林行为。南美洲和非洲地区毁林是全球森林碳汇提升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刘世荣强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新造林要遵循以水定绿、适地适树等科学原则,在适宜区域开展科学绿化。针对森林退化的问题,应通过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提高固氮等特殊功能种和其他适宜树种混交林的比例等方式,改善森林质量,从而提升其碳汇功能。 刘世荣认为,我国林业发展已从单一木材生产转为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森林多功能经营,要注重营造混交林和实施近自然的森林经营,在森林修复中要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尽可能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介绍了绿色金融支持林业碳汇的资金模式、交易工具、融资工具及案例。据联合国环境署2023年发布的报告,森林增汇的平均成本为每吨30-50美元。张洁清强调,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仅靠公共资金或是碳市场是远远不够的,绿色金融是关键解决方案之一。我国在绿色金融支持林业碳汇领域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包括债券、质押贷款和回购、保险等。为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绿色金融支持林业碳汇发展,应加快建设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完善林业碳汇的相关方法学。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朱建华、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业务二部副经理姜海凤、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孟兵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中国区主任张琰、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史湘莹中探讨了多个议题,包括方法学和市场机制对林草碳汇发展的推动,以及如何在碳汇项目开发过程中关注到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效益。 

朱建华是新版CCER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第一主笔人。新版造林碳汇方法学适用于乔木、竹子、特灌林等多种类型造林项目,在核算方法、数据真实性和保守性等方面做了优化。例如基于潜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害的风险,新版方法学增加了对造林项目非持久性风险的扣减。此外,新版方法学增加了免予额外性论证的项目条件。凡符合在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或属于生态公益林这三种条件之一的造林项目均可免予额外性论证。这些简化和优化将有助于林业碳汇项目的审定核查,在CCER市场上实现碳汇生态产品的价值,从而反哺生态保护,并使社区受益。朱建华介绍说,造林方法学的重点在于明确核算和监测方法,对于造林技术措施、树种选择等并未做出规定,但在方法学适用条件中对造林地块类型、原有植被移除、火烧和土壤扰动等活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碳汇项目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遵循了CCER项目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孟兵站指出,获得《气候、社区及生物多样性标准》(CCB标准)认证的碳汇项目能够获得市场溢价,鼓励了对具备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兼具社区发展等多重效益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然而目前碳汇项目开发仍较少关注到生态效益,特别是在CCER等以履约为主的市场中。他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出于履约需求购买碳汇的企业对生物多样性效益的认可度和需求不足;二是缺少权威的生物多样性效益量化标准。 

NRDC生态保护项目主任华宁认为,在气候行动中,生物多样性议题逐渐受到关注,但二者的协同还有待提升。NRDC与环境政策智库通过对过去十年的政策梳理发现,我国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在政策层面的协同低于50%。COP28期间,中国、阿联酋、美国、加拿大等18个国家签署的《气候、自然与人类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协同应对毁林和森林退化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的影响,加强在 2025 年前提交的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与明年CBD COP16之前提交的更新后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之间的 "全面性和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