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金融机构净零转型

2023年12月07日

本文转载自PRB network微信公众号。 

2023年中国责任投资周(2023 China SIF Week)系列活动之一金融机构净零转型研讨会于近日在京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和NRDC联合主办,北京银行和商道融绿支持,邀请了国内外资深专家介绍净零转型框架和经验,国内金融机构代表分享净零转型的工作进展,以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并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发展可持续金融新业务。 

China SIF理事长郭沛源、北京银行副行长魏德勇(Johan de Wit)、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银行业务联席主管Puleng Ndjwili-Potele以及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区主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与南南合作高级政策顾问张晓华为会议致辞。

Yuki Yasui 

在主旨发言环节,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联盟(GFANZ)亚太区负责人Yuki Yasui做了主题为《GFANZ的净零转型框架介绍》的发言。她指出,金融机构在实现各国国家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中, 转型金融逐渐成为监管机构的首要关注点。转型金融应支持实体经济减排,以便有序过渡到净零排放。要将这些长期承诺转化为行动,需要制定明确、详细的计划,确保金融部门采取的措施能够实现实体经济减排。

张睿 

商道融绿CEO张睿做了主题为《气候变化情景分析和STGF工具包》的发言。他表示,气候压力测试具有广泛的应用,压力测试的结果可以帮助调动和提高金融机构对气候风险的意识、评估气候风险带来的实质性财务影响、鼓励董事会制定并对资产组合采取管理气候风险的战略以改善企业的气候风险管理并提高ESG评级,以及改进企业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符合监管趋势要求。

邵丹青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中级研究专员邵丹青做了主题为《商业银行在公正转型中的角色》的发言。根据NRDC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合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邵丹青提出,碳中和目标下的公正转型需要大量社会资金支持,目前主要由财政资金和慈善资金支持。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资金还需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商业银行的潜力与作用尚未发挥。此外,支持公正转型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在于实现资产组合的净零排放、前瞻性的气候转型风险管理、增强各界对于银行的信任、为银行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Ben McCarron 

Asia Research & Engagement创始人兼常务董事Ben McCarron表示,投资者和银行必须推动采取紧急和变革性行动,通过制定部门净零排放目标和实施计划,要求贷款或投资的公司制定转型计划,支持绿色经济的资本支出,承诺减少风险敞口或退出高碳活动,以应对气候变化。 

在金融机构实践分享环节,作为保险行业的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ESG投资分析师张本源表示,中国太保拥有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资产所有者和投资管理人的双重签署方身份,长期重视气候变化对投资带来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来加强气候风险管理。不仅是在制度层面将气候变化作为单独章节写入了《中国太保责任投资政策声明》及《ESG投资管理办法》,同期也在ESG投资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开发碳核算工具,依据国际通用碳核算方法,结合披露数据及估算模型对各类资产开展碳核算工作。 

作为银行代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宋丹丹表示, 邮储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发展,从公司治理、政策制度、激励机制、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绿色运营、合作交流等方面统筹推进,积极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下一步,我行将与监管机构保持沟通汇报,与银行同业、利益相关方、客户开展合作交流,积极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工作。 

作为公募基金代表,路博迈ESG研究总监房向表示,路博迈气候转型研究框架的关键考虑是通过系统性地衡量企业转型意愿、能力和计划,将企业的转型表现整合进投资过程中。路博迈基金中国气候转型研究框架结合路博迈全球净零投资的框架和中国本土政策,从转型意愿和转型行动两个角度衡量企业的转型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