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经济强省江苏的电力低碳转型之路

2023年12月06日

12月6日,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在南京合作举办江苏省电力低碳转型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并发布了《江苏省电力低碳转型研究》报告。报告由NRDC支持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和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共同完成。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李义主持会议。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林康副主任、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卢先率处长、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冯树春副主任、江苏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部张诗滔主任、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发电专委会李晓冬主任以及河海大学朱俊澎副教授等专家参会,共同探讨推动江苏省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且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江苏省的电力需求位居全国前列,连续六年最高用电负荷均超过 1 亿千瓦。2022 年,火电占全省发电量比重超七成;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碳排放接近能源领域碳排放的50%,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江苏省的能源结构正面临着迫切的清洁化转型需求。 

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支撑终端电气化发展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在整体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把握能源发展新形势,根据江苏本身的能源禀赋和用能特点,探索出适应江苏发展规律、满足省内用能需求的电力低碳发展之路,是江苏低碳转型主要关注的问题。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林康副主任致辞时指出,当前江苏能源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硬性约束,要坚持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优化升级,充分认识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是关系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坚持底线思维,加大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同时强化创新引领,全力攻克能源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NRDC中国清洁电力高级顾问王万兴提出,江苏经济发达且能源需求总量大、增速快,面临的低碳转型发展任务紧迫,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高,更需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系统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转型发展路径、市场机制创新和支持政策。 

为助力江苏省推进“双碳”工作,在 NRDC 的支持下,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与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梳理了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机遇与挑战,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江苏电力需求、碳排放发展趋势及电力低碳转型成本,研究提出了江苏低碳转型的分阶段路径,包括加速转型阶段、总体完成阶段和巩固完善阶段。研究围绕大力开展清洁能源、明确煤电发展定位、加大清洁能源引入、推动电网升级改造、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全面推动区域协同、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低碳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建议。 

报告发布环节,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研究部主任涂远东代表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介绍了《江苏省电力低碳转型研究》报告内容。他强调,江苏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典范,能源低碳化是“十四五”时期主攻方向,各主要能源品种经历再定位、再组合、再优化。当前江苏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面临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加大等多重挑战,电力需求仍将维持刚性增长,要以设施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为导向、以清洁化和分布式为方针、以能源互联网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将新型电力技术作为推动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核心力量,纵深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马亚辉博士介绍了研究发现和建议。江苏电力低碳转型主要取决于本地清洁能源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力度和外部清洁电力的引入规模,加快电力低碳转型节奏将有助于降低发电总成本及外来电需求,提出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加大清洁能源引入、推动电网升级改造、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全面推动区域协同等建议。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江苏省能源局、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江苏省能源行业协会、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江苏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就电力低碳转型面临的技术、政策、市场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卢先率处长指出,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政府层面应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市场主体发挥关键作用。新能源消纳方面,要基于系统成本、社会经济综合考虑,着力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加快构建大电网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满足新能源发展需要的新型电力系统。区域协调方面,长三角能源深入一体化发展、省间互济机制一直在持续推进,在此基础上未来还可探索更多新兴发展模式来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的能源合作。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冯树春副主任指出,要深入研究能源安全和电力低碳转型的关系,传统化石能源具有抗干扰、强支撑的特征,可再生能源则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性,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电力低碳转型,推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突破能源产业技术中卡脖子的难题,掌握自主权,加大对前沿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江苏省能源行业协会崔国华副秘书长指出,江苏能源结构偏煤,需要深入研究煤电机组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还需要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合理开展三改联动、谨防“一刀切”现象等,大机组和小机组各司其职,结合国家出台的容量电价,建立科学的调峰体系,算好电力系统内部协调的“经济账”。储能发展中技术进步是核心,要加快技术迭代升级推进储能投资持续降本,市场和需求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储能与新电源如何配比。 

江苏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部张诗滔主任指出,电力转型中要突出创新引领作用,结合地区资源环境特点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发展路径。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元素,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储能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提升新型储能在辅助服务市场上的收益,激活储能开发热情。发挥长三角一体化整体优势,区域内部统筹协调优势互补,精细电网调度模式,区域外争取西部地区清洁能源资源。 

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发电专委会李晓冬主任指出,电力低碳转型的三个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做支撑。现阶段江苏煤电低碳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发掘自身潜力节能降碳、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尽快落地。未来煤电需要有序推进存量机组的优化升级。区域合作上,长三角地区应当探索拓宽更多资源共享渠道,协同争取更多清洁能源资源。 

河海大学朱俊澎副教授指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存在挑战,需传统机组、电力系统运行商、负荷侧、储能等多方协同,源网荷储各单元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创造的价值和成本都在演变,要制定合理机制,客观公平反应不同主体的成本和价值。建设规划阶段,要充分评估资源禀赋和电网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制定提升电网承载力的措施,增强中低电压等级电网的调节能力,降低用电平衡负担。 

NRDC中国清洁电力项目刘明明副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江苏发挥高质量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在电源侧发挥多能互补作用提升新能源的支撑能力,在用户侧挖掘工业、建筑等需求侧资源的调节潜力,推动区域内电力互济、区域外与西北部送端地区对接,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通过电力低碳转型,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