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产业:调动供需两侧潜力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2023年06月27日

@freepik 

为推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的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与NRDC共同推出"新型电力系统沙龙"系列活动,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分享观点、对话交流。本期活动于6月27日在京举办,聚焦综合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营销部主任李明、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委会会长赵风云、国网河北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杨鹏、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NRDC清洁电力高级顾问王万兴等专家参加了研讨。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无法孤立完成。为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从综合能源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电源侧与负荷侧资源的保供潜力。在电源侧,充分挖掘不同能源品种间的互补特性,利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特性,提升可再生能源出力曲线的稳定性。在用户侧,利用终端用户对电热冷气等用能需求的互补互济特性,充分挖掘用能主体的海量化和多样性特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负荷曲线的柔性可调,实现负荷与电网的灵活互动,减少电网供应压力并提升新能源消纳比例。通过推动综合能源产业的发展,综合考虑多种能源技术和多种业态,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电力部门安全可靠的低碳转型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表示,国家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时就提出了要实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特别强调了加强终端功能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了要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特别提出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以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微网、新模式、新业态为依托的智能调控等示范,明确了国家在综合能源领域的布局。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营销部主任李明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巨大挑战。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应积极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应在能源消费侧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开发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推进工业余能的综合利用,同时加强电力负荷精细化管理,特别是空调负荷的调控,实现削峰填谷,促进电力负荷与电网互动。发挥分时电价、尖峰电价、阶梯电价等价格调节作用,健全需求响应和碳排放考核机制,通过价格和技术共同推动用户优化能源消费行为,促进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委会会长赵风云表示,应明确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认知,推动全社会达成共识,才能发挥各主体作用。近年来,新能源成本的降低,平抑了部分新能源波动性造成的消纳成本,消纳方式更加多元。同时,电源发展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态势,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因此,需要电力与其他能源品种的耦合,与当地经济社会需求的耦合,并拓展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从而形成多能互补、多环节协同。赵风云看好综合能源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巨大潜力。据她介绍,广州某工业园区项目已实现峰值负荷削减20%、用能成本降低约28%。东莞某智慧低碳园区项目实现年降低二氧化碳7930万吨、能源成本降低15%。她强调,在实践中,综合能源项目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在降低综合用能成本的同时,还降低了排放。

国网河北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杨鹏强调,应从以电为平台的综合能源产业发展角度进行思考,综合能源系统应追求最高利用效率,包括直接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虽然效率高,但应用场景有限。间接利用,是以电为枢纽的综合能源转换平台。通过综合能源利用场景与产业场景实践,实现了远程抄表、移动支付和远程费控,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水利部门地下水水抽采的计量项目上,通过七年的努力,实现了“以电折水”,即通过抽水电量能耗对地下水抽采量进行估算,其精确度基本与水表相当,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并在水利部和华北十个省区进行推广。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高级顾问王万兴表示,综合能源是以追求能源利用效率系统最优的新业态。我国综合能源建设已经在路上,有诸多具体实践,需要总结经验,以需求为导向,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实现多能互补、行业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