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在几年前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字,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其含义和读音。但随着近几年国内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霾”已经成为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字。这五天来北京天空覆盖的厚重污染,使“霾”再度引发全城热议。
中国公众对于雾霾以及PM2.5的认识在近期大大增强,这一方面“归功”于人们眼见为实恶劣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对污染信息的不断公开,以及媒体对污染事件的充分报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可能为未来更强的环境治理带来了希望。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中国项目自2005年以来就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保。过去四年来,我们与本土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对中国113个城市政府在公开环境和污染信息方面的做法进行评估,发表了年度报告,这些年度报告显示了一些城市在污染信息公开方面的不断进步,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对城市政府如何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
对于此次严重的雾霾问题,我国主流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很坦诚的报道,这是以往没有的现象。媒体的报道不仅包括每日及各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还包括了介绍一些正负面的国际经验。例如,人民网对1952年发生在伦敦的著名烟雾事件、新华网对德国的百个空气清洁计划和美国环保署等机构合办的AIRNow网站都作出了相关介绍。
今天,北京的空气质量终于好转了。人们不得不感激风的来临将灰色雾霾渐渐吹散,尽管是寒风。现在要拭目以待的问题是:公众、政府和媒体对污染的关注是否也会随着雾霾的驱散而消失呢?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广泛和严重,必须靠全社会的参与和行动。要真正遏制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以下几点甚为根本:首先要坦诚面对和承认问题,二是向公众提供污染方面的信息,三是在环境和发展的决策上确保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如此,可获得广大公众对环保行动的更多支持和环保诉求。七十多年前毛主席领导过一场人民战争,现在我们急需另一场人民战争,一场减少和防治污染的全民环保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