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反击战”:中国开始实行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

2014-01-14 作者: 葛琳

新年伊始,中国开始实行一项鼓舞人心的污染源信息实时公开制度,以治理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环保部去年颁布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规定自2014年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必须持续公开污染物排放数据:在网上每小时更新其废气排放数据,以及每两小时更新其污水排放数据,全年每日公布这些企业的相关数据(详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目前,一些主要省份,包括山东省浙江省以及河北省已率先公布相关信息,预计其他省份也将在短期内推行。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其中有4000多家废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必须公开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的初步分析显示,被要求公开排放数据的污染源包括了受污染最严重地区的最主要的排污企业,涉及火力发电、水泥制造、钢铁冶炼,以及化工和造纸等(参看分类分析)。

中国本土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于2014年1月14日发布的《蓝天路线图》大气污染调研二期报告,看到了中国在信息发布和警示预警应急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今社会的高度关联性,使得中国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据我所知,还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推行过类似举措。

所以,我要在此呼吁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是迄今中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最为重大的举措。基于我们在美国的经验,该举措很有可能取得成功。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不可被低估的信息公开的力量。

长期关注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人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常用方法比较熟悉:中央政府颁布一系列严格制定的法律法规,指导全国减少煤炭消费、限制道路车辆以及关闭问题严重的炼铁厂等。然而,执行与落实则相对松懈。省级和地方政府官员缺乏按照中央指导办事的执行力和政治意愿,往往维持原状。就像中国民间俗语所说的:“天高皇帝远”。

但是,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公开将扭转这一局面。

尽管目前美国没有相同的监测数据实时公开系统,但在多年以前,美国从有限的污染信息公开制度中受益匪浅。1986年,美国创建了有毒物质释放清单(TRI),并沿用至今。TRI对在相关检测缺失情况下的行业估算数据进行一年一次的信息披露。TRI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产物。一开始,人们仅将其视为一个“摆设”,当时很少人预见它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在开始实行的头十年里,仅通过将问题公之于众,TRI就将清单上的有毒化学品排放减少了50%。今天,学术界公认TRI为美国环保署(EPA)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详见有毒物质释放清单的效力)。

80年代的美国,尽管环境法规系统已颇为成熟,获取数据的途径却远比今天有限,简单的信息公开是如何促成如此有效的环境改善的呢?信息公开使公众和环保机构能够更有效地督促排污者做出改变。公众和环保机构通过公开的信息确定当地的污染大户,根据排放许可证核对其排放量,并对现行许可证的充分性进行评估,以确立他们的环保主张和工作方向。政府官员同样得益于数据的公开,他们得以在全国层面对类似企业的排放量进行对比,明确各州和各地区清洁生产审核中的首要任务,以及制定针对污染大户的行动计划。或许最令人惊讶的是,信息公开对于美国的企业经理人和CEO们产生了影响:通过与其他竞争企业的对比,了解自身的短板。当企业震惊地获悉他们是其所在州和地区、甚至美国全境某一污染物的最大排放者时,他们往往立即采取相应行动减排,就算其排放量在合法范围内。

在一个公开的污染物排放清单上名列前茅显然令厂家难堪,排污者的改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改进 — 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另外,请不要忘记:在推行TRI的年代,还没有所谓的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甚至互联网!在我的记忆中,EPA的数据最初是纸质版的,我们必须等待EPA发布报告并邮寄过来。而今天,中国在线实时发布排放数据,公众甚至可以快速地从智能手机上获得这些重要信息,这些技术飞跃一定会加大信息公开的影响力。

当然,现在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整个系统的全面运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省份和地区(例如天津)仍没有实行污染源数据的实时公开,我个人当然希望他们会迅速地后来居上。目前的制度还缺少一些重要类型的监测数据,特别是污染源颗粒物排放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然与公众健康紧密相关。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该系统将更为成熟,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数据。

迄今为止,中国公众对于最为关切的空气质量问题,只能采取有限的方法避免过多室外暴露:购买和使用口罩、空气净化器,甚至逃离城市。新实行的信息实时公开将使公众和环保官员得以从源头上关注环境污染。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