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好”的2017:中国将于2017年底前关闭国内象牙市场

2017-01-05 作者: 华宁

©Megan Coughlin  

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国内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至此,中国践行了在2016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关于年底公布象牙禁贸时间表的承诺,也显示了中国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国内象牙市场的决心。

从2016年3月份国家林业局公告宣布禁止进口为期3年的公约前所获象牙及制品,并把2015年非洲象牙雕刻品与非洲狩猎获得的纪念品象牙进口的禁令延长为3年,到2016年底宣布将于2017年底全面禁止国内象牙贸易, 2016年成为拯救大象的关键年,这也彰显了中国在气候变化以外又一领域的大国领导力。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与国内多次重申保护大象与禁止象牙贸易的决心并逐步付诸行动,但国内一直有反对禁贸的声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担心如果禁止象牙贸易,“象牙雕刻”这一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艺,就会因为象牙原料的缺失而无法得以传承。为保护大象又兼顾牙雕工艺传承,中国国内象牙贸易经历了一段从无序使用到有序管理,最终禁贸的探索过程。

1990年,中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加入全球保护大象的行列,全面禁止象牙的商业性国际贸易,但仍允许使用库存象牙原料在国内加工销售。 为了尽量延长库存象牙的使用周期,传承雕刻技艺,国家林业局自2004年5月起,开始对象牙制品的生产与销售全部实行标记制度,并在当年列表公布了9家加工厂和31家销售点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国家对这些企业实施原料配额供给与制品标识管理,列表以外的象牙加工与销售视为非法行为。

随着库存原料越来越少,象牙加工企业濒临倒闭,技艺无法传承。因此,国家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也尝试在国际上争取从非洲一次性采购一批拍卖的象牙。2006年,象牙雕刻作为一门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CITES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从非洲南部四国一次性进口象牙原料62吨。 国家林业局为这批原料建立了专门的标识数据库以加强监管,同时加大了打击非法市场和公众宣传教育的力度。国内合法加工厂和销售点数量不断增加,到2013年分别达到37和145家。

近些年来,象牙制品因其稀缺性及艺术价值,渐渐成为收藏、投资与馈赠的佳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走私加剧,合法象牙加工厂与经销点频繁因违法经营而被曝光,甚至涉及把黑市象牙洗白,直接挑战执法与市场管控政策。与此同时,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象牙交易也日趋增长,导致非洲大象盗猎与象牙走私的加剧。有报告显示,非洲象种群数量在过去10年锐减了30%,盗猎是主要的致危原因。为更好地保护大象,2015年,中美两个象牙消费大国承诺在各自国内实施近乎完全的贸易禁令。

如何在禁止国内贸易后,尽可能的传承牙雕工艺?通知要求,在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后,文化部门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转型。对象牙雕刻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留下其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等详细资 料;对象牙雕刻技艺名师,鼓励其到博物馆等机构从事相关艺术品修复工作;对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引导其用替代材料发展其他牙雕、骨雕等技艺。非营利性社会文化团体、行业协会可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象牙雕刻工作室,从事象牙雕刻技艺研究及传承工作,但不得开展相关商业性活动。通知也加强了对来源合法的象牙及制品的管理,允许其依法加载专用标识后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销售性场所开展陈列、展览等活动,也可依法运输、赠与或继承。同时,通知要求公安、海关、工商、林业等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市场、网络等非法交易渠道的打击力度;广泛开展保护宣传和公众教育,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象牙及制品非法交易行为。

对大象保护来说,除了通过CITES在国际上对象牙实施禁贸以外,在各个国家内关闭象牙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已率先实施国内象牙交易禁令,英国等其他有国内象牙市场的国家也应该行动起来。美国在联邦层面和一些存在象牙交易的州内也已禁止象牙交易,但也应进一步加强执法,并敦促其他国家关闭其国内象牙市场。在IUCN世界保护大会和CITES大会上通过的相关决议中,诸多国家和保护领域的专家认为关闭国内象牙市场对终止大象盗猎至关重要。中国一个国家的努力,并不能完全改变大象的命运,只有所有国家共同行动,在全球范围内终止各国的象牙交易,才能真正为濒危的大象带来希望。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