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绿色“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体系的几点建议

2017-01-26 作者: 费楠茉

原载于全球绿色领导力研究中心

作者:朱祉熹(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朱源(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一路”港口的绿色发展既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规避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必然选择。对港口投资决策到运营期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不仅能降低“一路”港口的环境影响、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还能够树立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绿色形象。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由此,“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凸显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指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而港口是“一路”建设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目前参与投资建设了“一路”沿线港口至少37个(含七个国内港口),覆盖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23国。“一路”主要港口项目概况见表1。

表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港口投资项目概况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一路”沿线的港口建设要特别重视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多样,海洋生态敏感区分布广,沿海自然灾害频发。同时,“一路”沿线的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政策、规范和标准尚不健全,针对港口项目的环境标准和环保规范较少。港口建设可能面临多样的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港口及集运输系统占用岸线和土地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影响,如对海岸湿地(滩涂)、红树林、近海生物、陆地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尤其需要关注项目是否涉及近岸海域保护区及其他生态敏感区,以及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如果中企还要进行港口的运营,则需要考虑进出港船舶的大气污染防治、废水(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舱水、压载水等)及废弃物的接收和处理处置,港口机械、运输车辆和(或)火车机车等的大气污染防治,港口疏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港口发展对当地渔业发展的影响等。除了上述环境影响,《愿景与行动》还要求“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一方面,港口的建设运营带来航运及陆上交通运输的显著增加,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投资企业需考虑港口项目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另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沿海极端天气现象频繁,中企需应对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气象灾害(如风暴潮)对港口项目的影响,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因此,中企在“一路”的港口投资活动中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环境和气候风险。欧美企业多年来对外投资合作的实践表明,开展全过程环境管理是“一路”港口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对于绿地投资新建并运营港口、跨国并购新建或扩建并运营港口,以及对外承包港口工程建设等不同类型,全过程环境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略有不同。

首先,在做出投资决定或谈判前,开展环境调查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对于新建港口,建议详尽地调查项目拟选址地区的环境、社会经济及政治现状,识别敏感区域和可能的环境及气候风险,调查当地利益相关方对拟议港口项目的态度。对跨国并购已建港口项目,重点调查港口的环保许可和环境绩效,是否发生过环境投诉、诉讼,以及当地居民和非政府组织对项目的评价等。环境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港口对外投资决策的依据。

第二,新建和改扩建港口项目在作出投资决策后、获得项目审批前,应按照投资目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取得环境许可。由于港口项目一般占地较大,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多、影响范围广,因此,建议“一路”的港口投资项目按照港区战略/规划环评的要求进行,与国际标准和规范接轨;将港口的社会经济影响和风险评估纳入评价,促进公众参与。前期的环境调查可为环评提供初步的资料和信息。

第三,“一路”港口项目获得当地审批后,建设期应开展环境监理,严格按照环评及环保审批的要求落实环保工程和措施。对于对外承包工程类港口项目,建议承建方还要考虑业主要求与国际通行标准之间的差距,若发现环保设计不足,应善意提醒业主,共商解决方法。

第四,“一路”港口的投资企业在输出先进经验,对港口进行高效的运营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开展高标准的环境管理。建议“一路”港口参考国际经验,编制“绿色港口发展规划”,对运营期的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港口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部署,定期评估规划实施的环境绩效,并根据最新的政策和技术发展动态更新。

综上,“一路”港口的绿色发展既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规避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必然选择。对港口投资决策到运营期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不仅能降低“一路”港口的环境影响、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还能够树立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绿色形象。建议各个“一路”港口项目根据投资类型和目的国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恰当的环境管理工具,识别可能的环境和气候风险,开展全过程环境管理。


[i] 中国经济周刊. 中巴经济走廊将为中巴经贸带来什么. 2015年第16期. 

[ii] 新华社. 斯里兰卡新政府批准继续建设港口城项目. 2015年2月6日. 

[iii]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中远海运完成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多数股权收购. 2016年8月10日. 

[iv] 经济日报. 吉布提迎来发展黄金期——中吉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2016年6月23日. 

[v] 中信集团. 中信集团就缅甸外国投资调查项目的回应. 2016年10月16日.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