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6年中国消费约5.78亿吨石油,占总能耗的18.5%,石油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化石能源。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7年进口石油4.2亿吨,同比增长10.1%,对外依存度达68.9%。由于国内石油生产增长潜力有限,进口依存度仍将逐年上升。预计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5%左右,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有利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促进石油消费尽早达峰并降低石油消费总量,对加速中国能源转型极具意义。
2018年1月19日,在多家机构的共同支持下,”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在京正式启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能源基金会作为课题协调单位,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道兰环能、为蓝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等十余家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包括核心组成员、课题合作单位代表和来自NGO组织的能源环境领域专家,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对课题的总体框架思路进行了介绍。他着重指出,研究课题将会助力中国石油产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跨越“石油时代”,转变成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天然气)服务的新型产业,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公众身体健康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做出贡献。课题总目标是研究和制定石油消费达峰和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及其实施路径(2016-2050),确保中国能源部门的CO2排放峰值在2020年前达到峰值,实现本世纪末将温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总目标下设三个子目标:
目标 ① 在生态红线、社会真实成本和石油供应安全的约束条件下,研究石油消费达峰和石油消费总量控制情景分析(2016-2050),制定实施方案途径和措施;
目标 ② 完善和强化全国、部门和地区的政策、技术、绿色金融、投资和公众参与的解决方案,建立政府指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和公众参与的体制;
目标 ③ 建言“十四五”的石油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目标、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夯实石油消费总量下降的通道及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
会上,各工作组牵头单位分别对各自承担的课题进行了相关介绍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陈潇君对石油真实成本(环境外部成本)课题进行了介绍。课题从石油开采、加工到利用环节的全过程分析石油消费对环境生态的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对公众身体健康危害,并通过货币化形式来表达石油的环境外部成本。环境规划院牵头,水利部水科院和北大医学部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柯晓明介绍了中国石油消费情景研究。他提出,课题将会设计三个情景进行研究: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交通领域油耗注重三个领域:一个是机动车汽柴油消费,二是公路用油,三是水运、航空运输燃料变化。情景设计的参数选取,既要参考国外的发展历程的变迁,又要考虑中国国情。他提出,电动车的发展是研究未来石油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田智宇介绍了油控关键途径和政策措施。他特别强调,石油达峰跟环境、经济、社会因素相关,同时也要考虑能源系统变化。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煤炭在2020年前达峰,石油可能是在2030年左右,天然气是在2040年左右。这个组合在一起支撑我们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左右达峰,这些能源之间是有一个相互替代,或者相互竞争的关系。本课题要探讨石油消费早日达峰的可能性及控制石油消费的途径。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的刘闰辉介绍了杭州可持续交通系统和碳排放达峰试点的研究课题。杭州市在治理空气污染、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共享单车以及城市交通规划等领域有很好的基础。从政策的引导与落实、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新能源车、城市公交系统开发、未来交通模式、交通节能领域及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庞广廉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油气开发与利用课题进行了介绍。课题将分析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行业发展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油气领域的能耗 、水耗、废气、废液、废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研究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例如通过输出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节能减碳技术带来巨大的效益等。
针对各个课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核心专家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点评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核心专家组及课题组成员表示,本课题极具前瞻性与挑战性,但其研究成果对中国实现能源转型意义重大。全体课题组成员将共同协力,贡献真知灼见与集体智慧,扎实深入地做好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