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和磋商提供了政治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海洋以及在“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中设立海洋保护目标也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在与COP15大会同期举行的“海洋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上,参会专家为中国海洋保护地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海洋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于10月13日至14日在烟台举办。会议聚焦海洋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经验的交流、分享和学习,助力中国海洋保护地作为海洋生态保护重要工具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韩国和菲律宾的海洋保护地专家介绍国际经验。NRDC中国区副主任游梦娜与东北亚海洋保护区网络秘书处副主任南昌明做了主旨发言。会议由NRDC生态保护项目主管姚越主持。来自国内外多个地区级海洋及渔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环保公益组织等单位的90多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了会议。
NRDC中国区副主任游梦娜在会上发言@CSL
与会的外国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于海洋保护区的选划、管理和渔业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见解。NRDC自然保护项目海洋高级科学家丽莎·苏亚托尼(Lisa Suatoni)、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海洋保护区中心主任劳伦·温泽尔(Lauren Wenzel)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资源保护协调员肖恩·黑斯廷斯(Sean Hastings)分别介绍了美国的保护区体系架构、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在政策制定中扮演的角色,并以加州的海峡群岛国家级海洋庇护区为案例,讨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
韩国海洋环境管理公团海洋保护管理组副组长李具成(Gusung Lee)分享了韩国海洋保护地选划的逻辑、目的以及作用,并介绍了东北亚海洋保护区网络的目标和职能以及韩国海洋保护地在该网络中的意义。菲律宾东民都洛省农业厅渔业及海岸带资源管理处处长玛丽莲·阿尔卡尼斯(Marilyn Alcanices)介绍了菲律宾东民都洛省海洋保护地网络的法律依据、在保护地内开展的资源监测、社区联动等活动。来自国内的NGO以及沿海地方海洋保护区管理部门的代表也分别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不同地区保护区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与挑战,尤其是当地社区在保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本次会议的成果将被收入由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区域组织(PEMSEA)与柬埔寨政府于12月主办的2021年东亚海大会(East Asian Seas Congress)。东亚海大会旨在推动东亚各国加强多边合作、促进本地区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