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3期,经授权转载,作者系NRDC气候与能源项目主管黄辉。
2021 年 12 月 15 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处煤矿,工人们将煤块加工成煤粉(无人机照片)连振 / 摄
2022年2月,印尼煤炭出口禁令事件基本告一段落,但不少国家仍萦绕在能源短缺的阴霾中。自2021年下半年起,全球多个国家遭受了能源供需失衡的冲击。对我国而言,能源安全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与此同时,能源领域是减碳的主战场,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占全部碳排放的近九成,其中煤炭消费碳排放最高。
表面来看,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似乎成了一对矛盾,鱼和熊掌能否兼得?NRDC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表明,保供、发展和减碳是可以兼得的。
煤炭消费重点部门“开源节流”
实现双碳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煤炭消费重点部门的“开源节流”。一是节约优先,实行全面节约和循环经济战略,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二是做好煤炭清洁替代与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与效率,加快产能升级,推动产业用能低碳化和电气化。
NRDC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重点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图研究》认为,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电力、钢铁、水泥和煤化工4个煤炭消费重点行业的碳排放,将在2029年前陆续达峰。为实现碳达峰,这4个行业需要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4类措施入手,减碳的同时亦可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并带动GDP增长。
除重点行业外,散煤治理也不容忽视。煤炭散烧效率低、污染大、管控难,宜选择可再生能源、余热利用和电代煤等路径推动清洁替代。在部分无法一步到位的地区,先期可采取兼顾地方经济与民生承受能力的洁净煤、节能环保适配炉具等过渡性方案治理散煤。
2021 年 12 月 14 日,在安徽一处风力发电场,运维人员对储能设施例行维护 黄博涵 / 摄
区域施策,建立降碳收益分享机制
我国不同省份的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各不相同, 且省份间还存在复杂的能源与经济依存关系,因此,要在区域协同合作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符合各省份实际的双碳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指出,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地区要准确把握自身发展定位,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环境禀赋,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
推动经济发达省份率先达峰,应重点关注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推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进一步脱钩。对于煤炭资源型或产业结构偏重的省份,应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控“两高”项目,做好煤炭与清洁能源的组合优化,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兼顾经济、社会、民生需要。
此外,应注重加强地区之间的协同。一些资源型省份经济欠发达,更多地承担了向外输出煤炭、电力等资源的角色,还要继续支持经济发达省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因此,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资源优势互补,还要建立降碳收益分享机制,做好双碳先行省份反哺并带动资源型省份的制度安排。
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如何构建
无论是重点部门,还是重点省份,能源消费低碳转型都需建立在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安全供给之上。从长远来看,煤炭等化石能源终将枯竭,无法解决能源长期安全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不仅能够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还能有效解决能源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冲突问题。但由于风光等的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供应稳定性问题尚待解决,煤炭在短期内仍需扮演兜底角色。因此,能源供应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把握好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不同阶段的不同定位,做好两者的优化组合。
电力行业既是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部门,又是诸多终端行业的能源供应部门,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行业,应遵循“破立并举、稳扎稳打”的方针,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六成来自煤电,因此《意见》和《方案》均强调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改造,并明确了煤电保供调峰的功能定位。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增量,增量应以民生保电供暖、新能源配套、替代落后产能为考量因素,审慎发展新煤电项目;另一方面要统筹优化存量,坚决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因地制宜推进现役煤电节能降耗、供热和灵活性“三改”联动,进一步提高煤电能效和调节能力,做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衔接,在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也是一场系统而持久的能源转型革命。在消费侧,分部门和地区实施减污降碳,逐步摆脱经济社会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供给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多元能源供应体系。依托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我国必定能够将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尽早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