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通过“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大多直接或间接与社区相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自然保护地内和周边的社区的参与和支持是关键因素。如何充分调动社区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共管共建自然保护地?如何在保证生计的同时,科学使用保护地内的自然资源?如何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共生?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同?
为助力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建设,NRDC支持美洲豹保护专家莱昂德罗·西尔维拉(Leandro Silveira)博士开展了《跨分布区域的美洲豹保护经验与最佳实践》研究。本文介绍了此项研究的成果,供业内参考。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近年来,随着国内保护地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推进以及公众意识的提高,许多地方出现了曾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种群也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但与此同时,人与野生动物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凸显,亚洲象、野猪等野生动物与人的冲突事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缓解人兽冲突是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NRDC支持美洲豹保护专家莱昂德罗·西尔维拉博士完成的《跨分布区域的美洲豹保护经验与最佳实践》研究中,缓解人豹冲突是重要内容之一。近日,NRDC在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合作举办的“保护地共享”研讨会上分享了西尔维拉博士的研究发现。
根据此项研究,本文介绍了拉丁美洲为社区与美洲豹和谐共生所探索的多个保护方案。这些方案经实践检验各有长短,可以为国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周边社区参与美洲豹保护的重要性
美洲豹是美洲大陆上最重要和最具标志性的物种。作为“伞物种”,美洲豹的存在被视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得到保护的重要象征。保护区的质量与连通性对美洲豹的个体质量和种群数量有重要影响。根据栖息地类型和猎物数量的不同,一只美洲豹的巢域(home range)一般在25-130平方公里之间。因此,建立国家公园等大面积保护区域对于保护美洲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基本种群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庇护种源群体,还可以支持种群向周边扩散。
拉丁美洲现有的保护地面积不足以保障美州豹的保护与恢复。例如,在北起墨西哥南至阿根廷的保护区中,能满足美洲豹对栖息地要求的保护区不到8%。全球约一半美洲豹分布在巴西,但只有5%的分布区域被划入保护区。
此外,几乎所有保护区都存在偷猎问题以及美洲豹与周边社区的冲突问题。巴西82%的保护区存在美洲豹偷猎问题。美洲豹与农场主的冲突导致伊瓜苏国家公园内的美洲豹数量在10年内从80只快速减少到4只。因此,如要确保对美洲豹的有效保护,就需要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和保护地的建设。
人与美洲豹冲突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缓解人豹冲突是美洲豹保护工作中的重点。过去30年里发表的450多篇美洲豹保护的论文中,70%与人豹冲突有关。
@Edward Quick on Unsplash
记录显示,一般情况下,美洲豹不把人当作猎食目标。美洲豹对人的攻击往往是被人的不当反应所激怒而引起的。栖息地与食物是人豹冲突的主要原因。美洲豹每天需要约1-4公斤食物。如果美洲豹只食用小型猎物或猎物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就会对母豹繁殖后代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美洲豹的分布是低密度的,每平方公里约有1至12只,这就需要栖息地有充分的连通性。当景观退化伴随森林缩减、猎物不足时,美洲豹就需要更大的巢域来满足其生存繁衍需求,巢域面积可高达820平方公里。在这种情况下,美洲豹有可能捕食牲畜,也就会带来更大的冲突风险。
最新研究认为,缓解人豹冲突应当主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采取预防性措施,提高栖息地的质量与连通性,减少人与美洲豹的接触。二是鼓励共生,通过经济补偿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减少居民驱逐或伤害美洲豹的动机。以下介绍了鼓励人与美洲豹共生的三种方案。
激励共生支付
激励共生支付(Payment to Encourage Co-existence,简称PEC)的具体形式包括:
证书激励:在巴西阿拉瓜河流域,美洲豹保护基金为遵守环境法规和在私有土地上禁止狩猎的土地所有者提供一个证书。有了这些证书,土地所有者可以为自己土地产出的农产品提高售价,减少因牲畜被捕食而遭受财产损失的风险,并将美洲豹从“负担”变成可带来收益的资产。
保护奖金:根据墨西哥索诺拉地区的相机保护项目,环保机构与农场主合作,在优选出的16家农场里布设红外相机,对拍摄到美洲豹照片的农场给予月度的现金奖励。作为交换,农场主们签订协议,不猎捕任何野生动物。项目收集的照片和科研数据则为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购买:哥斯达黎加国家电力电信公司(ICE)与国家林业融资基金(FONAFIFO)合作,为Barbilla-Destierra区域内的土地所有者在其私人土地上保护森林的行为支付环境服务费。
PEC机制的核心是用不同方案来应对常规保护措施失效的情况。通过将保护的外部价值转化为当地居民的收入,使得保护成本可以为社会所共担。
当然,PEC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实施PEC的关键在于设定合适的支付标准。然而,想做到支付金额既能补偿损失又能增加收益并非易事。为了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PEC带来的收入应在社区内大范围共享。另外,在设计PEC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向本地居民提供经济收入方面的补偿,还要考虑到社区的其他需求,比如将国家公园运营产生的部分收入用于支持社区学校和诊所的建设上。
美洲豹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成功策略。近年来,生态旅游的规模逐渐扩大。在哥斯达黎加,国家公园广泛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游客数量从1987年的43.5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110万人。旅游观光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了8%。
明星物种往往是生态旅游的热点。生态旅游对保护有益,带来栖息地的恢复和面积的增加。生态旅游对社区也有益,收益可弥补掠食者捕食家畜给社区带来的损失。研究显示,在巴西南部的米兰达自治区,美洲豹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比它们捕食牲畜带来的损失高25倍。
@Leo d Amico on Unsplash
巴西马米拉瓦有一个“美洲豹的远征”生态旅游项目。当雨季河水漫入森林的时候,美洲豹就会爬到树顶,在树上进食和繁衍后代。每年5、6月河水上涨时,该项目就组织游客观察美洲豹。这种生态旅游既没有对野生动物造成负面影响,又为保护区内的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包括船上导游和旅馆住宿服务等。游客购买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食品,给社区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再加上从旅游产品征收的环境税款中的一部分将划拨给社区,很大程度上弥补甚至超过了野生动物肇事给社区带来的经济损失。
生态旅游的局限之一是季节性约束,每年能够接待游客的时间有限。此外,只有少数区域适合开展以明星物种为主的生态旅游。近20年来,拉丁美洲有4个区域(巴西3个,玻利维亚1个)开展了社区参与的美洲豹生态旅游。其中只有巴西的潘塔纳尔湿地的美洲豹旅游运营良好且世界知名,但这个区域仅占美洲豹在巴西分布区域的1.75%,以及在拉丁美洲所有分布区域的0.23%。绝大部分美洲豹的栖息地不适合开展旅游项目。
另外,美洲豹数量多的地方,游客容易看到美洲豹,也意味着它们的灭绝风险较低。而那些美洲豹稀少而种群亟需恢复的地方,游客很难看到美洲豹,当地社区也难以从旅游业中获益。
以发展生态旅游来鼓励人与野生动物的共生必须高度重视其惠益社区的范围和程度。如果周边地区的居民没有因此获得收益或补偿,可能会对美洲豹采取更严厉的驱赶和报复措施。此外,由于生态旅游需要在运营、宣传等方面投入资金,私营企业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保护地的生态旅游开发,应鼓励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多方参与,同时需要考量周边社区在盈利中的分成,维护本地居民的利益。
补偿与保险
补偿与保险是全球普遍采用的鼓励共生机制之一。墨西哥在全国畜牧业协会的保险基金下设置掠食动物攻击致死保险,对因猛兽攻击家禽家畜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牲畜饲养的所有人在国家牲畜网络上注册相关个人信息及饲养场所信息后,就可以免费享受保险服务。这样做可减少掠食动物对周边社区的直接经济影响,消除居民的不满和敌意,提高容忍度。政府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管理辖区内的牲畜。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能辅以网络注册这样的配套措施,补偿与保险就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然而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在其他地区,补偿和保险机制在实施中都会涉及到一些复杂因素,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再三斟酌。例如,在贫穷的牧区,居民不会书写、语言不通以及通讯设施的缺乏,都会妨碍赔偿要求的提交和沟通。此外,补偿与保险所需的信息和覆盖内容、金额、损失评估的方式和标准也需要得到社区认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补偿可能会降低居民保护牲畜免受掠食动物捕食的动力,最终增加损失并加剧人兽冲突。补偿还可能导致居民提高牲畜放养率并在保护区附近放牧,导致野生猎物的减少,加剧人兽冲突。补偿机制的实施需要外部资金提供长期支撑,以免利益相关方预期升高后因外部资金的断档而失望,从而加重对生态保护的负面情绪。此外,如果对补偿/保险区域有限定,可能会鼓励居民向有补偿机制的地区迁移,加剧对牧场资源的竞争。
在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中,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和整合优化,栖息地连通性得到加强,为野生动物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但保护地面积的扩大也缩短了人与野生动物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推动周边社区积极参与保护地建设、实现普遍受益是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人与野生动物共生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探索社区与保护地的协同发展。拉丁美洲保护美洲豹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助力国内相关管理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