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国为保护大象禁了狩猎纪念品

2015-10-19 作者: 华宁

欣闻国家林业局今日颁布了为期一年的象牙狩猎纪念品进口禁令,从2015年10月15日到2016年10月15日,中国禁止进口在非洲进行狩猎后获得的狩猎纪念物象牙。我们赞赏中国政府这一前瞻性的决策。

在上个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国家主席共同承诺各自国家颁布禁令,几乎完全停止象牙进出口和各自国内商业性象牙贸易,并第一次明确提出限制象牙狩猎纪念品进口被。中国禁止象牙作为狩猎纪念品的进口对于全球大象保护和这一濒危物种的存续起着积极的全球表率作用。国家林业局颁布的禁令是中国对这一承诺的有效践行,同时也是中国即今年2月份临时性禁止非洲象牙雕刻品禁令后,又一推进全球大象保护的有利举措。

什么是纪念品狩猎?

很多中国人可能并不熟悉纪念品狩猎及其进口。 战利品狩猎一般是指猎人付钱在非洲一些国家开设的合法狩猎场按配额猎杀野生动物、获取猎物作为纪念品的活动。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CITES)允许其合法猎杀所得纪念品的进出口。 欧美是狩猎纪念品的主要进口国,中国近年来也有一些新富仿效、追求狩猎的刺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狩猎。

为什么要禁止象牙狩猎纪念品的进口?

当一个物种最大的价值是以被猎杀后的纪念品来体现时,这个物种的存续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纪念品狩猎在贸易量上也许并不算大,但如果在进出口环节上不加以严格管控,非法盗猎的象牙就会很容易打着“狩猎纪念品“的幌子流入消费国,刺激盗猎,增大执法的难度,加剧大象的灭绝速度。

有数据显示每年都有超过3万头大象被猎杀。非洲象的种群数量从1979年的1300万头,骤减到今天50万头左右。象牙纪念品狩猎和其他的合法象牙贸易,更是令大象的存续雪上加霜。照此发展,有科学家预测,非洲丛林象会在下个世纪灭绝,而象牙交易的影响绝不只停留在生物多样性上,也严重影响着整个象牙交易链条所涉及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法规执行,甚至政治的稳定。

有观点认为纪念品狩猎及其收入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大象保护。显然,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高效的政府管控和充分的信息公开透明,而这些正是非洲很多国家所缺失的。例如,坦桑尼亚的象牙纪念品狩猎非但没有促进物种的存续,反而由于管理的问题、执法的缺失,导致失控的盗猎和大象数量的骤减。肯尼亚早在1990年就禁止了所有形式的国内大象猎杀与贸易,这一禁令令国内的大象猎杀明显减少。澳大利亚新近禁止了狮子作为狩猎纪念品的进口。对于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禁止象牙作为狩猎纪念品的进口,体现出我负责任大国风范,并帮助促进非洲大象的保护。

近年来,中国在大象保护,尤其是象牙交易管控上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严格的执法、销毁查没象牙、颁布1年的非洲象牙雕刻品进口禁令,并在国际上多次重申、承诺取缔国内象牙贸易。我们期待美国和欧盟的国家也能效法中国,禁止象牙狩猎纪念品进口,同时我们也期待中国这些临时性的禁令能通过实践摸索长效化,我们也期待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能携手其他国家,颁布和实施更多有利于全球大象的政策与行动, NRDC一直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专业的团队帮助政府完善政策、提高执法效力,以推进更有效的物种与生态保护。我们也愿意与相关部门与研究机构一起探寻在中国切实可行的大象保护政策与行动。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