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减少野生动物动源类疫病的传播

2020-03-03 作者: 华宁

虽然新冠病毒的来源仍在调查中,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等多位专家指出,这一病毒较大可能是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的。继2003年因食用果子狸导致SARS疫情以来,食用野生动物因新冠疫情再次作为公众健康隐患被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呼吁禁食野味。 

为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和工商监管总局于1月26日发布公告,在全国疫情解除之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一周后,三部委又与公安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各地不仅严查与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相关的非法行为以及相关的广告,还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远离“野味”。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拟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列入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还将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 

人们已注意到,除了SARS以外,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禽流感等大规模流行疫病的病毒均源自野生动物。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越多,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野生动物动源类疫病传播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与野生动物共生环境的恶化与距离的缩短。 

科学研究表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减少野生动物动源类疫病的传播。通过保持生物多样性来预防疾病,远比事后再研发疫苗更为经济划算。去年联合国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百万物种濒临灭绝,超过五十万物种栖息地缺失,生物多样性出现危机。土地用途的改变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都是导致这一危机的主要原因。报告呼吁各国从技术、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采取变革性的行动以扭转这一危机。这次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也是一次契机,通过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减少野生动物动源类疫病的传播。 

为了探索野生动物保护的有效形式并预防类似新冠疫情的发生,在禁食野味的基础上,政府计划重新评估并完善其野生动物管理与防疫政策。为支持国家林草局的相关工作,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开展了国际野生动物疫病管理与防控相关政策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的研究工作,将我们梳理的政策摘要与具体法条的修订建议提交国家林草局参考。在此基础上NRDC还提交了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另外,在天津及深圳先后对地方性野生动物管理规定的制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NRDC也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我们期待在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上尽快取得更多进展,践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今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也再次提醒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关于作者

×